苏顿公考为大家带来江苏省考面试真题的详细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某地地处山区,交通不发达,经济薄弱,在发展上存在很多问题。村里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大多都选择去外地打工;村内对于发展什么产业,村民意见不统一,村子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且村民们经常出现矛盾纠纷,每年的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都是倒数第一。镇政府打算对该村进行帮扶,改善村内现状,假如你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去该村进行调研,你会如何获取有效信息?
作为镇政府工作人员,针对该村的调研需系统全面,结合多维度信息采集与分析,以制定精准帮扶策略。以下是分步骤的调研方案:
核心问题定位:梳理交通、经济、老龄化、产业分歧、矛盾纠纷等问题的关联性,确定主次矛盾。
信息需求清单:明确需收集的数据类型(人口结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矛盾焦点等)。
(一)实地考察,掌握基础信息
基础设施:走访交通干道、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评估制约发展的硬件短板。
资源评估:考察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记录可利用的农业、旅游或特色产业潜力。
公共设施:查看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等,分析民生痛点。
(二)分层访谈,倾听多方声音
村干部座谈:
了解村庄历史、现有政策执行情况、矛盾集中领域及治理难点。
获取人口外流数据、集体经济账目、纠纷调解记录等资料。
村民深度访谈:
留守群体(老人、妇女):了解生活需求、对产业发展的看法及参与意愿。
意见领袖(乡贤、能人):收集产业建议,挖掘潜在带头人。
外出务工青年线上调研:
通过电话/问卷了解其返乡意愿、技能特长,探讨吸引人才回流政策(如创业补贴、技能培训)。
(三)数据分析,量化问题症结
经济数据:调取近年村级财政报表、人均收入、产业收益等,分析经济结构缺陷。
矛盾案例:统计纠纷类型(土地、邻里、资源分配等),归纳高频矛盾触发点。
考核指标:对照镇年度考核细则,逐项分析失分原因(如产业空白、收入低下等)。
(四)民主协商,凝聚发展共识
村民代表大会:组织各小组代表讨论产业方向,采用投票、排序法筛选可行选项(如生态旅游、特色种植)。
矛盾调解观察:参与一次现场调解,记录矛盾处理流程,评估基层治理能力短板。
(五)外部资源对接
专家咨询:邀请农业、旅游、规划专家评估资源开发潜力,提供产业可行性报告。
周边案例考察:走访同类型成功脱贫村庄,借鉴“党支部+合作社”“村企联建”等模式。
交叉验证:对比访谈记录与统计数据,识别信息矛盾点(如村民声称“无产业”但实际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
需求优先级排序:通过矩阵法评估产业选项(如投资成本、就业带动、市场风险),初步筛选2-3个方向。
矛盾根源分析:区分历史遗留问题(如土地权属不清)与即时冲突(如资源分配不公),提出分类解决方案。
问题诊断:明确交通闭塞、劳动力流失、产业缺失、治理低效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可行性建议:
短期:修缮主干道、搭建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快速提升收入。
中期:培育特色产业(如高山茶叶、中药材种植),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
长期: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生态旅游,配套民宿、研学基地,吸引青年返乡。
风险预警:预判土地流转纠纷、环保限制等潜在风险,建议建立村规民约及监督机制。
文化敏感性:尊重村民习俗,采用当地方言沟通,避免“外来者”视角强加方案。
透明反馈:调研结束后召开通报会,向村民说明下一步计划,增强信任感。
通过以上步骤,确保调研既“接地气”捕捉真实需求,又“高站位”衔接政策资源,为精准帮扶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