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重点功能区战略连续6年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更被明确为"区域协调发展主骨架"。这一战略不仅是理解江苏空间布局的钥匙,更是公考申论、面试命题的高频考点。苏顿公考从备考视角解析战略内涵及备考要点。
"1+3"具体指:1个扬子江城市群(沿江8市)+3大特色功能区(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战略覆盖全省97%陆域面积,承载92%人口;2023年贡献全省GDP的89%,增速高于平均1.2个百分点
功能划分:沿江侧重创新驱动、沿海聚焦产业转型、江淮突出生态示范、徐州强化枢纽功能,建议考生手绘战略布局图,标注南京、苏州、南通、徐州四大支点城市坐标。
报告提出2024年推进战略落地的具体举措,考生应重点把握:
(1)交通互联:关注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进度;
(2)产业协同:整理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等6大跨区产业集群清单;
(3)生态补偿:掌握流域横向补偿标准(2024年提升至4.8亿元);
(4)数据共享:政务数据平台已归集327类跨区办理事项;
(5)人才流动:13市互认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创新券"通用机制。
申论材料题:重点准备"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矛盾协调"主题,梳理生态保护与产业转移的平衡点。
面试情景题:模拟"跨区域项目推进协调会"场景,掌握利益主体诉求分析方法。
行测常识题:记忆战略涉及的城市群面积、经济数据等关键指标。

苏顿公考深度研读发现,"1+3"战略实施中出现的跨区权责划分、利益共享机制等难点,恰是公考命题的题眼所在。建议考生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整理江苏省14项配套实施方案要点,重点关注2024年新出台的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把握战略纵深,方能决胜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