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为何偏偏“90后”成为了重点诈骗对象?

苏顿公考
2025-01-26

岁末年初,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峰期。随着人们订票出行、网购消费等活动的增多,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也在增加,不法分子利用社会热点与人性弱点实施犯罪的手段也越发隐蔽。近期,泰国缅甸等地人口贩卖之猖獗,更是给国人的防范意识敲响了警钟。研究表明,9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诈骗对象,受骗数量超过其他年龄段人数总和。为何偏偏“90后”成为了重点诈骗对象?苏顿公考就这个热点为大家详细分析。


一、心理与需求因素


90 后普遍处于事业上升期和生活压力增长阶段,渴望快速积累财富、提升生活品质,容易被 “低投入、高回报” 的虚假承诺诱惑,如刷单返利、虚假理财等骗局。部分 90 后还存在贪图小便宜的心理,面对看似有利可图的机会,即便心存疑虑,也可能会说服自己尝试,从而落入陷阱。


二、社会经验与防范意识


90 后步入社会时间相对较短,社会阅历不足,在面对复杂的诈骗手段时,辨别能力和警惕性较弱。当遇到冒充公检法、客服等诈骗时,可能因缺乏相关经验而难以识破。90 后虽注重个人隐私,但在防诈骗方面存在盲区,对陌生人的信息警惕性不够,易因过度保护隐私而忽略了潜在风险。


三、网络使用习惯与信息泄露


90 后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上网频繁,在网络上留下大量个人信息。网络平台多要求注册提供个人信息,一旦平台信息泄露,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此外,90 后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在网络社交、购物、娱乐等活动中,容易轻信网络上的信息和陌生人,给诈骗分子创造了更多接触和行骗的机会。


四、诈骗手段的针对性与迷惑性


如今诈骗手段不断更新,利用AI 换脸、换声等高科技手段,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让 90 后防不胜防。诈骗分子会针对 90 后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骗局,如针对年轻群体热衷的网络交友、兼职等场景实施 “杀猪盘”、兼职诈骗等。


热点:为何偏偏“90后”成为了重点诈骗对象?


想要有效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必须转变治理思路,从重点打击诈骗者犯罪行为,转向对诈骗者犯罪行为打击和受骗者预防提醒的统筹治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加强青年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提升青年预防电信诈骗的能力。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