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考申论经常考察的一类题型是对某个名言警句进行分析,有人认为其自带意义,不用解释,又人认为有必要对其表面意思进行解释,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名言警句的意义是否自带?苏顿公考为大家带来了具体做法。
判断名言警句的意义是否自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直接表意明确:若名言警句本身的意思清晰明了,直接表达了某种重要的价值、理念、影响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内涵,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直接强调了创新对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这种就属于意义自带明显的。
需深入解读:有些名言警句较为隐晦或抽象,需要结合其出处、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哲学等知识进行深入解读才能明确其意义指向,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表面看是说积累的重要性,进一步思考可延伸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意义,这也可认为是自带意义,只是需要挖掘。
题干强调重要性:如果题干中除了给出名言警句外,还强调了某一主题或事物的重要地位、作用等,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谈谈对当前生态保护工作的启示”,很明显名言警句强调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关系,属于自带意义。
要求围绕意义论述:当题干明确要求考生围绕名言警句所蕴含的意义、价值等进行论述、阐释时,如“请深入分析‘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对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意义”,这就表明该名言警句的意义是需要重点挖掘和阐述的,即自带意义。
材料中多为正面阐述:如果给定材料围绕名言警句所涉及的主题,大多是从正面角度阐述其带来的积极效果、价值体现等,如材料中列举了多个因坚持“工匠精神” 而使企业获得成功、产品质量提升、行业得到发展的案例,那么 “工匠精神” 这句名言警句就是自带意义的,强调的是其对企业、行业等的积极意义。
与材料主旨高度契合:当名言警句所表达的意义与给定材料的主旨思想高度契合,且材料中对该意义有较多的体现和支撑时,也可判断其意义为自带,如材料主旨是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名言警句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两者相互印证,表明该名言警句自带意义。

到底需不需要解释其表面意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是多看题、多做题,时间长了,大家一定能够有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