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事业七个着力点的相关内容不管是在行测还是申论都多有考察,今天苏顿公考就其考察范围为大家总结了以下要点,助力省考。
乡村振兴“七个着力点” 提出背景主要是基于农村发展的复杂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产业落后、人才流失严重、文化被忽视、生态遭破坏、组织凝聚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支持匮乏。为了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这“七个着力点” 正是针对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短板提出的系统解决方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全面、精准的实施路径,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背景与重要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附加值较低。通过产业振兴,可以提升农村经济的活力和农民收入。
具体措施: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包括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比如在水果产区建立果汁加工厂、果脯制作车间,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让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市场。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相结合,游客可以在农场采摘新鲜的农产品,品尝农家美食,还能参与农事活动,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
背景与重要性:乡村发展缺乏人才一直是制约因素。年轻人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措施:一方面要吸引人才返乡,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如给予创业补贴、提供住房优惠等措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回到农村创业。例如有些地方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办公场地。另一方面要培养本土人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背景与重要性: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一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面临失传的风险。文化振兴能够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和农民的文化自信。
具体措施:一是挖掘和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如对古老的村落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传承民间艺术、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一些地方对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技艺进行记录和传承,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二是培育文明乡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创建活动,摒弃农村的陈规陋习,如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如建设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