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如何推动平安社区建设?

苏顿公考
2025-09-22

平安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居民安全感与幸福感。江苏作为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省份,街道办需在矛盾化解、风险防控、协同共治等方面精准发力。苏顿公考从构建矛盾调解闭环、织密风险防控网络、激活多元共治力量三个维度,探讨街道办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构建矛盾调解闭环,实现纠纷源头化解


矛盾不上交是平安社区的基础。街道办应建立“排查-调解-回访-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居民议事会定期收集、线上平台实时上报等方式,拓宽矛盾信息收集渠道;组建由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律师、老党员构成的调解团队,针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常见问题制定标准化调解流程;对已化解的矛盾开展“一案一回访”,通过电话沟通或入户走访确认履行情况,防止矛盾反弹;定期分析矛盾类型、发生区域等数据,向相关部门发送治理建议书,推动同类问题系统解决。这种闭环不是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动态优化实现矛盾吸附在基层。


织密风险防控网络,筑牢社区安全屏障


风险防控需兼顾传统与非传统领域。在治安防控方面,街道办可联合派出所优化“雪亮工程”点位布局,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增设智能监控设备,同时组建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构成的“平安巡逻队”,开展定时定点巡查。在消防安全领域,建立“社区-物业-商户”三方责任清单,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对电动车违规充电等行为实施“首次警告、二次约谈、三次处罚”的分级管理。针对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新型风险,开发“平安课堂”线上课程,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推送防骗指南,组织民警开展反诈宣讲,提升居民风险识别能力。这种防控不是被动应对,而是通过主动干预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街道办如何推动平安社区建设?



激活多元共治力量,凝聚平安建设合力


平安社区建设需要全民参与。街道办可搭建“平安合伙人”平台,吸纳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利用其走街串巷的工作特性上报安全隐患;与辖区企业签订共建协议,鼓励其提供安防技术支持或资金赞助;培育“平安志愿者”队伍,通过积分兑换、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励居民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工作。同时,建立“平安建设议事会”制度,每月召集居民代表、物业、派出所等主体共商治理难题,形成“问题共议、方案共定、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这种共治不是形式参与,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治理效能倍增。

平安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稳定器”,是居民幸福的“保护网”。从矛盾调解的闭环管理到风险防控的立体网络,再到多元共治的协同机制,每个环节都需兼顾制度刚性与治理温度。当网格员能及时发现隐患,当调解员能化解邻里积怨,当居民能主动守护社区安全,“平安”便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常态。这种转型不仅需要街道办的主动作为,依赖每个居民的参与意识,唯有如此,才能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画卷。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