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合格的在编教师,需在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师德修养三个维度达到标准要求。江苏省2025年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合格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规范的教学实施能力、良好的师德师风。苏顿公考从这三个维度展开,为备考者提供清晰成长路径。
教师需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江苏省要求中小学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120学时的专业培训,其中40%时间用于学科前沿知识学习。建议建立每日学习计划,利用碎片时间研读教材教参,每周完成1套学科真题演练,每月撰写1篇教学反思札记。特别要关注跨学科整合能力,例如语文教师需拓展历史、哲学等相关领域知识。
教学实施需遵循"备-教-辅-改-考"全流程规范。备课环节要落实"三备两磨"机制: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通过集体备课磨课研讨、磨题设计。授课时需采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总结提升"三段式结构,每节课预留5分钟进行课堂反馈。课后辅导需建立个性化辅导档案,针对学困生制定分层作业方案。作业批改要落实"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制度,确保批改记录可追溯。

江苏省明确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首要内容。教师需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六个严禁":严禁有偿补课、严禁体罚学生、严禁歧视学困生、严禁违规收受礼品、严禁发表不当言论、严禁学术不端。建立师德成长档案,记录家访记录、谈心谈话等日常表现。每学期开展师德自评与互评,通过"学生评教+家长问卷+同事互评"三维考核体系,确保师德表现可量化、可评价。
成为合格在编教师如同建造稳固的房屋,专业基础是地基,教学能力是框架,师德修养是屋顶。备考者需在知识积累中夯实根基,在规范训练中搭建结构,在道德实践中完善顶层。江苏省要求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师德教育,其中10%时间用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只有将专业发展、教学规范、师德修养融入日常实践,才能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为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